养殖场所要挑选在有水塘和水池,虫源比较丰富、气温比较温暖的当地。一般房前屋后,可利用废沟、废塘或水坑,也可选用排灌便利、水源足够、保水杰出但偏瘦的稻田作养殖场。养殖场要用砖砌筑15米高的围墙,也可用薄膜或纱作围墙,还可用铁丝或小山编制而成,以防蟾蜍逃遁。稻田进口宜用塑料纱作水闸,以拦阴蝌蚪外逃。
二、养殖
蟾蜍的食料首要是昆虫,小型昆虫有粘虫、蚂蚁、蚜虫、蚊虫、蝽象、金龟子、象鼻虫、小地老虎、甲虫等;大型昆虫如蝼帖,大青叶蝉等。
人工养殖可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处理其饲种问题。此外,繁衍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,也可处理蟾蜍的主食,也将猪、牛、人粪尿、蔬菜下脚料、厨房废水、屠宰场和食品厂的废弃物、肥水或糠等投入繁衍和养殖田内,以培育水质,促进藻类和浮游生物成长。还能够人工捕捉和打捞蝇粗,以满意其食用。
三、繁衍
每年2月底至3月,水温在11~15℃时,中华大蟾蜍即交配产卵,从蛰伏中复苏的蟾蜍,一般傍晚多会集在水塘岸边或水生植物及漂浮物上,雄体时而呜叫,时而移动身体,寻觅雌体,雌体闻声而至。蟾蜍的繁衍才能很强,一只成年蟾蜍一年可产卵3~5千粒。
人工繁衍要及时采卵,并将采得的卵赶快从水桶中放到养殖池塘或水田繁衍基地,避免堆积太久而闷死。放卵密度,一般每亩放500个卵带,每带均匀2600粒卵,即每亩放卵130万粒左右。在水温18~24℃的条件下,受精卵通过3昼夜即可孵化成小蝌蚪,刚孵出的小蝌蚪,体形似鱼,有尾和外鳃。
五、蟾蜍越冬
癞蛤蟆越冬是人工养殖蟾蜍的要害,越冬存活的凹凸直接关系到养殖蟾蜍的产值和效益。现在,人们探索出一种蟾蜍人工室外越冬池新办法。
挑选块日照时间长,避风条件好,不积水的当地,挖一个边长135厘米见方,深50厘米的池,用木板做一个边长130厘米见方,高70厘米的木框(无底、无盖)。将木框装入坑池内,底部不宜过大,能让积水从空隙浸透掉为宜。
以上就是癞蛤蟆的养殖和繁衍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如果没有特别说明,文章都是永发蟾蜍原创的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自